|
2、重感情,轻标准 很多中小私企的老板和管理者将“感情”“人情”看得非常之重,认为在中国企业中,要想管好人就必须讲感情,甚至很多老板在这方面引以为豪,觉得自己能够经营企业多年,就是因为会经营人的“感情”,认为自己是用感情管住了团队,从而经营好了整个企业,认为是感情的纽带所产生的凝聚力让企业发展到了今天。我将这种管理模式总结为“感情生产力”模式,亦或称为“人治”。 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的确是通过“人治”、通过感情让身边的人全心全意为公司效力,配合老板来发展企业,节省了不少的管理成本。比如,一个有责任心的、跟老板很有“感情”的采购员就会处处为老板着想,处处想着怎么节省成本;一个跟老板打拼出来的生产厂长,则会时时想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曾经令老板引以为豪的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成为令老板最头痛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时候,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诉求,各部门之间都有不同的利害关系,老板开始觉得感情不够用了,跟着老板打拼的人也逐步失去了创业时的激情。在这种靠感情来做管理的企业里,老板们渐渐发现,整个团队阳奉阴违、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现象非常严重,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但实际上企业里的管理问题久久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感情的“感”字,上面是一个“咸”,下面是个“心”,用“咸心”来做管理当然是行不通的,而要保持一颗“清净心”。感情是没有标准的,感情也是无法界定的,人心难测,这个时候完全靠感情来做管理,就像厨师炒菜一样,众口难调,厨师炒的菜不可能合乎每个人的口味。 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要从管理机制入手,从管理标准化入手,用流程规范行为,用标准约束动作。我将这种管理模式称为“科学管理生产力”模式或者“法治”阶段。企业想要长期发展,一定得完成从“感情生产力”向“科学管理生产力”,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化,否则,企业发展越快,企业老板和管理者就会越痛苦。 企业要变革,要从重感情的人情管理变革成标准化管理,首先就需要企业的老板自己带头做出改变。企业老板要通过带头执行标准,来树立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权威,而不是树立个人权威。其次,企业上下要有以流程、制度为权威的意识,要有按规矩做事的习惯,要通过由流程、制度、方案统一建立起来的机制来进行企业管理。未来企业间的合作组织形态一定是系统与系统对接,机制与机制互动的。 就像网购,你要在京东上买东西,哪怕你认识刘强东,你也还是得通过京东的网上系统下单,才能得到系统的、快捷的服务。在一些规范化的企业,找老板下订单是没用的,只能通过公司的业务部下单,由PMC部统筹安排生产。而在一些还没有形成规范机制的企业中呢?老板每天业务电话不断,下单的、客诉的、售后的电话络绎不绝,每天的工作苦不堪言。 结语 执行是“1”,其他是“0”。所以,企业在制定流程、方案、制度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而要注重其能否被执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从管理标准化入手,用流程规范行为,用标准约束动作。 |
感谢楼主的分享 |
感谢楼主的分享 |
谢谢分享 |
感谢楼主的分享 |
感谢楼主的分享 |
我怀疑你来过我们公司,我没有证据 |
感谢楼主的分享 |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7-1 10:04 , Processed in 0.0839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