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如果你没有技术你怎么能搞好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哪?”这是我在99年正式踏入质量圈的时候,我面对来自韩国总部的,专业是管理哲学的质量部长时,我提出的疑问。 他有个观点,“不放下产品技术你就无法真正做好质量,甚至会让你无法踏入质量管理的大门。”等我开始明白了这句话背后深刻的道理已经是07年了。 那年我进入了一个冷僻的行业,声学器件,薄型扬声器,来到了飞利浦声学。我作为P&P Quality Manager(产品和过程质量经理),主抓是产品质量,手下有10个PQA负责产线,产品控制,1个可靠性实验工程师负责实验室,1个声学专家负责失效分析,我要亲自打理售前质量和售后质量(处理客户投诉)。 当我一了解产品技术,立马就蒙了,声的对象是波,别说那一长串的名词我不明白,连声学的ABC学起来都困难,随便一条曲线就够你积分求导半天的,更何况工作的时候绝对不是一个频段,一条波。我已经熟稔的一些统计工具,在这里也用不上,如MSA分析,一条波的曲线有无数个点,测量时的上下限也是曲线而且是变动的,是通过一个保密的方程式自动计算出来的,即便同一个产品每次测都有可能有差异,你怎么用通常的MSA方法去判定?一个实验工装有12个声腔,做寿命试验是6个工装同时做,你怎么知道当样本失效后,你怎么能排除哪些是noise影响?你怎么 确定这72个不同位置上的声腔是一致的? 飞利浦可不是管理不规范的公司,生产线管理方式是以TPM为基础的,而且全部采用全自动线,标准化作业,已经大大减少了人为影响,自动线是瑞士精密制造的,用的不是常见的程序控制,PLC编程而是一根轴上十几个凸轮,动作高度精确到位,更有PST,CIP,BIC,ZeroProgram, SixSigma等等活动的开展,有专门改进部门叫Breakthrough。管理上没有明显的缺陷,产品原理,制造技术不是一时就能学明白的。 此外我还发现,我需要对数理统计工具的应用重新思量,如一条声波你用某一个点的上下线做PPK,别人不说,自己都觉得不靠谱。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每天都是蒙头转向的,甚至有不知道该学什么,该补习什么才有用的感觉。 在probation即将到期的时候,我和TQM(总监)Felix深入地聊了一次,Felix是个不苟言笑的日耳曼老头。我问他,我的专业是机械,我以前也从来没在这个行业做过,甚至我的质量工具运用的能力在这里都大打折扣,你为什么当时会选择我哪?Felix也许是觉得我的问题太stupid,也许是看到我压力大,想让我放松一下,这两个月来,我第一看到他笑了,虽然只是微笑,他推开他办公室的门,自动线咚咚的有节奏的轰鸣声冲了进来,他把我拉到门口对我讲:“因为你一无所知,你才能发现问题,我做这个行业一辈子了,这里的每一条线都是我看着建立起来的,每一条线的量产批准都是我做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我批准投产的,我太熟悉了,我们都太熟悉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改进,因此我们需要你,需要你的眼睛,需要你的耳朵,需要你的感觉,需要你的分析,需要你意见,我相信你的人品,我知道你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可怕之处,不是他们什么都懂,恰恰是他们懂得太少,我相信你,management team也相信你,我喜欢面试的时候那个自信的Jason(我的英文名),我们都支持你,你自信地去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