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该企业家“亲临”其新近并购的海外企业,他那“当老板的感觉”再次受到了挑战。作为特邀“陪同”,我记得到达欧洲那个机场的时间是当地的星期天傍晚。看到来接机的只有翻译兼司机一人,老板有些困惑:“总经理和其他高管呢?”接机者回答说:“今天是休息日呀,他们都在家休息呢。”老板不悦,脸拉长了。我理解,在国内,老板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分公司总经理和多位高管都是到机场迎送的。第二天早上的第一项内容,是参观厂房和办公楼。一圈看下来,老板还算满意。突然,“我的办公室在哪儿?”老板发问。“考虑到您不会常来,我们没有为您安排办公室。要是您临时有办公需要,我们可以把小会议室腾出来给您用。”老外总经理回答说。老板的脸又拉长了。这我也理解,老板在中国各地有好几家分公司,每家分公司的楼里,都有董事长办公室。尽管他一年最多去两三次,但那老板办公室,一定是所有办公室中最有气派的。现在,在这家他占有99%股份的海外分公司里,他老板居然没有办公室!老板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同车到达公司时,老板一下发现公司正面的大墙上,给安上了一个写有公司的中英文大名和标识的、醒目的大铜牌。“昨天早上我来时,怎么没有看到这个?”老板问。“哦,是昨天下午您在开会时给安装上去的。”总经理轻描淡写地回答。“当时为什么不叫我?”老板的口气明显不对了。“为什么要叫您?”老外总经理一脸无辜。这我自然理解,在国内,各地每成立一家分公司,一定会把老板请过去,搞一个像模像样的“挂牌仪式”。老板在当地政要、明星的陪同下隆重剪彩,多有感觉!现在我老板在里面开会,你老外居然在外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把公司的牌子给挂上去了!“这公司谁是老板?!”我们的企业家朋友终于忍不住了。不过还算幸运,他当时板着脸发问的对象是我,而不是那位老外总经理。要不然,我猜他写辞职信的速度,比上述的那位海归经理会更快。长话短说,我与他又一次“促膝谈心”两小时之后,老板终于意识到了欧洲经理的“逻辑”与中国老板的“感觉”之间的鸿沟。而且,“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意即入乡随俗),需要转变的,是他这位中国老板,而非其欧洲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