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8 1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学德国:技术+质量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制造”曾被当时的“世界工厂”英国嗤之以鼻,而如今德国创造了无数知名品牌,更是早在两年前便提出了“工业4.0计划”。
1、有其特有的技师制度。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虽是极而言之,但也道出了高技能人才对德国实体经济的特殊重要性。
2、德国技术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做任何事必须严谨。德意志民族的严谨性格造就了今天的德国。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员工心目之中。大众公司与西门子公司均是要求职工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在企业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
4、派技工去德国培训,让他们在强化技能的同时享受德国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成一批高质量意识和高素质人。
三、学日本:团队+培训
1、注重集体,强调团队。这是由日本民族的单一性造成的,日本企业强调团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整个企业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让整个企业内部的默契程度提高,达成一致性,从而使整个组织的效率最高。
每个员工都有可能参与到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里面,让每个员工都加入到组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配合和协作!他们讲求团队与组织整体的成功,讲究为了组织整体而牺牲个体。
2、重视员工培训,注重内部提拔。在日资企业,一般都会有出国培训的机会,来提升员工的技能与整体素质。而在招聘人才方面,则是优先通过内部调节来满足岗位的需求,这样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尽快地展开工作。
“中国制造2025”扬帆起航
虽然压力巨大,但道路的方向还是向前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
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为我国今后十年的制造业规划了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把中国打造成为制造强国。
作者:王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