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3|回复: 3

37岁HR经理被裁,降薪去小公司遭群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 2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我在论坛刷到一个负能量爆棚的“焦虑帖”,好在我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已不再焦虑。
原贴较长,但讲的基本是这样一件事:



王海军(化名)原是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HR经理。



他家境不好,要帮衬两个弟弟读大学,所以虽然结婚多年,但是直到去年——海军已过35岁——才敢考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事。



他夫妇俩先是按揭一套公司内购的郊区房,再计划要一个孩子。现在,妻子已经怀孕2月,房子再过半年就能收。应该说人生大事,一件件上了轨道。



谁知道,今年房地产的寒潮如此猛烈,短短几个月,公司因为资金链问题,好几个项目已经停摆,所幸海军购置的小区封了顶,收房问题不大。



只是公司裁员如剪草,许多部门被一锅端,留下满目疮痍的“写字楼废墟”。



海军原来在公司负责招聘板块,是扩张时期最核心的板块;现在风水轮流转,冬天来了,这个板块变得可有可无。裁员任务做得差不多的时候,海军也被裁了。



做了这么多年HR,海军心里早有数。始料不及的是,现实状况比想象的更难对付。



被裁后,海军立刻投入到马不停蹄的求职中。只是同行基本没有缺HR的,嫌多的倒比比皆是;跨行业找,和原来同等待遇的公司压根不考虑他的简历。



在工作短期毫无解决可能的情况下,海军为了月供不间断,先是把全家唯一一台车卖了,然后降薪求职。



一个多月后,他饿虎扑食般进了一家劳动密集型公司(业务量不大,人很多)当人事主管,薪资是原来的1/3,说是主管,其实上面还有个人事经理,他只比专员高半级。



海军原想只在这家公司做一个缓冲,但小公司人心险恶,三两天都不是好待的。



海军听到人事经理经常和老同事说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悄悄话,就是那种假装很小声,音量又大到刚好能被旁人听清的恶毒把戏。只听见他说:



“这个新来的年纪太大,技能有点过时,观念还跟不上小朋友,我在考虑要不……”



海军无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偶尔去论坛发帖消遣。然而,论坛似乎也没有人同情他,相反,很多网友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自己的焦虑和戏谑:



小公司能收你就不错了,小公司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待的,裙带利益关系更复杂

这个年景不要负债,尤其是HR没资格负债

结婚了吧,生娃了吧,后悔了

人都有35的一天,今天的楼主就是明天的你,何必嘲讽


我说实话,看到海军的帖子,我也短暂地焦虑了。

但渐渐地,我想通了“中年焦虑”这件事。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2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不相信“中年焦虑”

客观来说,HR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行当。

行业在变,人也在变,雇主、招聘对象、竞争者都在变。需求在变,公司的需求以及老板的期待都在变。没有人看得到未来,甚至是“三五年”的未来会怎么样。

这个时代的人才有点像裸露在户外的电线,他很容易“老化”,技能很容易过时。

我们唯一的对策其实只有不断学习。但“学习”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对“学习”的定义来自学习型组织理论,它指的不是指抱着书一顿乱啃,

而是指做事,下一次永远比这一次完成得好,这才叫学习。现代管理学所谓的“学习”,本质上指的是“适应变化”。

从主观来说,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结合客观和主观,就产生了“中年焦虑”:



适应能力越差的人,年纪越大,越感到焦虑;

适应能力越强的人,年纪越大,反而越睿智。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很多创业者、学者,马云、任正非、俞敏洪,很多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还不知疲倦地工作。越有适应能力的人,他的青春就越长。



相反,很多被中年焦虑埋葬的人,他们的问题不是出在35岁,他们是在20岁的时候已经“死了”。



二三十岁的就在基层浑水摸鱼的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他的头衔可能有所上升,但他们的眼界和能级没变,他的工作态度更加消极。



在早期没有改制的老国企里,就有一大帮“越老越不要脸”的人,他们可以整天混日子、等退休等死;但在市场化的企业里,这样的人一旦被扫地出门,就是噩梦忽至。



窃以为,中年焦虑其实是个伪命题,本质还是有些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缺乏适应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2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实力,怕个鬼啊!



我对接过一个三茅网的合作老师,他已经40多了,本职工作是一家金融公司的HRD。



有时候,他还会接到人力资源咨询项目,一般是大型的人力资源变动,比如发生公司并购,甲方就会请他来主持团队裁撤、团队合并问题。



与此同时,他在高管圈和许多商会中的名声日隆,虽然没有换工作的打算,但不时就有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



在三茅网,像他这种实力的老师可不是一两位,而是扎堆。这也说明我们有很多HR以为的“HR同仁的总体境遇是艰难的”,这种看法缺乏统计学显著性。



HR们的生存境遇并非单纯的艰难,而是“冰火两重天”,有一部分人混得很凄惨,有一部分人混得红红火火。区别就在于前面说的适应能力。或者说“学习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立三茅网,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很多HR在专业上,适应能力上,都需要一些帮助。所以,我诚挚地邀请你加入三茅网VIP。



三茅网也花了近十年时间研究,怎么帮助我们的用户,尤其是有重度学习需求的VIP用户,提升自我。



比如,在我们的合作者中,既有人力资源管理开创者戴维·尤里奇,也有华为全球人力资源专家冉涛,还有从业多年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于丽萍、卢光光等专家。



比如,我们为VIP用户专门设计的“文稿和音频同步”学习干货。



这是考虑到很多HR的时间都非常碎片化。根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最适合用来学习的,只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学习形式。
发表于 2022-2-6 14: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会不断学习


才能更加好的适应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11 06:44 , Processed in 0.0894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