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8|回复: 7

新西兰牛奶中检出二聚氰胺 被叫停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6 13: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消息,据新西兰先驱报,近日在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样本检测中发现了二聚氰胺(双氰胺)残留,出于对产品出口的谨慎,这种硝化抑制剂目前已在新西兰暂停使用。
    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对去年9月产100副样本的检测中发现,在10份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以及奶酪粉中存在“极微量”二聚氰胺(DCD)残留。这些奶制品原料来自新西兰南北岛。恒天然发言人称,由于没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检出二聚氰胺残留的批次已照常发往国外市常
    由于担心进口商对奶制品中含二聚氰胺的反应,二聚氰胺供货商肥料公司Ravensdown和Ballance Agri-Nutrients都已自愿停止对双氰胺颗粒或喷剂的出售和使用。二聚氰胺是一种硝化抑制剂,农民将二聚氰胺喷洒在牧草上,可以阻止硝酸盐流入河流湖泊。虽然二聚氰胺在食物产品中的可接受残留量并没有国际标准,但高剂量的二聚氰胺对人体是有毒的。    新西兰政府目前正在对二聚氰胺的使用进行研究。新西兰负责出口事务和保护新西兰免受生物学风险的第一产业部称:“目前所有已完成的检测尚未发现任何蛋白制品、黄油、奶酪或脱水乳脂肪中含有DCD。”11月份的制品中没有发现任何DCD残留,在2010年的48份随机生牛奶原料中也没有检出。
    第一产业部称,在DCD获批商业用途前的2003年,Ravensdown公司聘请土地保护研究所进行的潜在环境和健康评估显示,牧草上喷洒DCD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在2008年,新西兰最大的公司之一恒天然公司(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曾陷入一项与一家中国牛奶供应商有关的丑闻,至少有6名儿童死亡,30万人患病,原因是牛奶中含有危险水平的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模仿蛋白质性能的工业化学品,允许生产商在牛奶中加水, 同时又不会明显稀释其营养价值。

    恒天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而在乳品中发现化学品的最新事件面临成为一桩贸易事件的风险,该公司的公共事务董事总经理托德-穆勒(Todd Muller)周四说道。他表示,暂停使用二聚氰胺是一种“负责任的作法”。



发表于 2013-1-26 15: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电视里面播了,但奶粉都没下!
发表于 2013-1-26 17: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发往国内的比较多。
发表于 2013-1-26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聚氰胺风波未过二聚氰胺又来了,
发表于 2013-1-26 18: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检出低含量DCD后,新京报记者走访并致电北京部分商场、超市,均表示已注意到此事,但因为截至目前并没有一个是否有危害的明确结论,暂时不会对涉及新西兰奶源的奶粉进行下架,而是会密切关注进展。
发表于 2013-1-28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西兰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 国内多家乳企急撇清

   三聚氰胺阴影尚未褪去,二聚氰胺又来作祟。  近日有报道称,一向被认为是奶粉“圣地”的新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残留物,涉事公司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并“保密”3个多月。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新西兰政府公告获悉,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局长Wayne McNee紧急回应称,DCD(二聚氰胺)的残留只在少量的奶粉产品中被发现,并不存在于其他乳制品,如奶油与乳酪;这些少量的残留并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但新西兰政府已停止对DCD的使用,该国生产二聚氰胺的两大肥料公司也已经被停止出售并召回二聚氰胺产品,直至政府查出残留二聚氰胺的来源。
  由于新西兰是我国重要的奶粉进口国以及合作方,包括伊利、光明等多家乳企,以及宜芝多、莉莲蛋挞、85度C等众多涉及乳品的企业,均或多或少与新西兰乳业有合作。
  昨日,伊利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在新西兰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目前尚未走完程序,并未投产。而光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称,公司在新西兰的牧场与该国两大二聚氰胺肥料公司没有任何合作关系。

  二聚氰胺暂无标准
  资料显示,二聚氰胺复合肥料可控制硝化菌的活动,使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速度得到调节,减少氮的损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据了解,为了防止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肥料副产品流入河流或湖泊,新西兰部分牧场使用二聚氰胺喷洒牧草。
  食品专家朱毅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批准二聚氰胺作为化肥使用,而欧盟在风险和收益间权衡再三未批准使用。
  朱毅介绍,目前全球都没有二聚氰胺的食品限量值,如果套用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某物质不在“食品中可以检出的物质”列表中,一旦检出就被认为是不合格食品,那么这些奶粉就很难入关了。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已紧急要求新西兰相关部门尽快提供涉毒奶粉的二聚氰胺含量、批次等详细情况。但相关部门尚未表态是否会对奶粉启动二聚氰胺检测。
  昨日,记者走访了家乐福、家得利等主要奶粉销售渠道,相关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暂未接到相关通知,也没有对销售新西兰奶粉产品做任何调整。记者在上海淮海路的新西兰纽健力奶粉专营店看到,经营活动在正常进行。
  纽健力专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多位消费者前来咨询,消费者对这方面很敏感,但我们目前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乳业专家宋亮则称,新西兰政府出面担保,并不能保证奶粉百分之百安全。但相对而言,新西兰此次检测出二聚氰胺,从侧面反映出新西兰对乳品检测的严格,因为全球尚未有二聚氰胺的检测标准以及很好的检测方法。

  国内乳企“躲枪”
  新西兰在全球乳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全球六成以上乳制品企业均或多或少使用新西兰奶粉,而我国八成以上进口乳制品均来自新西兰。
  有乳业专家介绍,目前包括惠氏、雀巢、雅培、多美滋等洋奶粉,以及国内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大乳企均或多或少与新西兰乳业有关,甚至一些受年轻人喜爱的西点店诸如宜芝多、85度C、莉莲蛋挞等也与新西兰乳业有合作。
  昨日记者联系了以上多家企业负责人。雅培相关负责人称,事发后公司第一时间与新西兰第一大乳业生产商恒天然联系调查问题,确认被检测出问题的批次没有供应给雅培。多美滋相关负责人则介绍,公司主要乳制品并未使用新西兰产品,部分配料采用新西兰恒天然生产的乳制品,但恒天然方面确认均不含有二聚氰胺。
  国内乳企中,伊利去年12月曾公告,将在新西兰投资11.03 亿新建新西兰年产4.7 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不想却发生此事,伊利相关人士表示,该项目目前程序尚未走完,并未投产。至于此事是否会影响该项目的进展,该负责人表示不清楚。而蒙牛近期也花大价钱从新西兰引入3000头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以期提高乳品质量。光明乳业也于2011年收购了新西兰SynlaitMilk51%股权,近期其新建的2号工厂也已竣工投产。而国内众多西点店85度C、宜芝多等均与恒天然有合作。
  由此可见,新西兰乳品已经深入到国内多个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目前各大乳企均称,公司运营暂不受任何影响。
  国内某乳企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国内消费者冷静客观对待此事件,新西兰是全球对乳制品检测最严格的国家,即便检测出来问题也都是极细微的,并且是很多国家不曾重视的方面。
  宋亮也坦言,要看乳制品是否安全,更主要还是看一个国家的生产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在这方面,新西兰是值得信任的。但他也提醒,此事也给中国消费者敲了个警钟,不要对洋奶粉盲目崇拜,任何国家的奶粉都没有绝对安全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乳制品是否安全,更主要还是看一个国家的生产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在这方面,新西兰是值得信任的。但也提醒,此事也给中国消费者敲了个警钟,不要对洋奶粉盲目崇拜,任何国家的奶粉都没有绝对安全的,说的太对了,不要盲目崇拜!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2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报道新西兰双氰胺(简称DCD)发生后,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连夜组织建立检测方法,采集样品检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在卫生部内部会议上如是表示。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制定双氰胺新规的声音时有传出。

昨日(1月29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目前卫生部并没有打算制定双氰胺新规,国家级食品安全机构此次专门针对双氰胺展开检测,是为了核实新西兰方提供的检测是否准确。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由于含有双氰胺的肥料被广泛运用到牧场,其残留于牧草中进而导致下游产品污染的几率较大,“未来将双氰胺纳入食品安全标准非常有必要”。

双氰胺标准制定尚未启动

昨日,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透露,媒体报道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后,该中心连夜组织建立检测方法,采集样品检测,同时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向国际专家顾问团发出咨询,“最后的结果还在论证过程当中”。

这是否意味着,卫生部将制定双氰胺的标准?

“任何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上述业内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卫生部及评估中心并没有启动专门针对双氰胺的标准制定工作,就算日后真的专门针对双氰胺展开标准制定,此次的样品采集检测等工作也是远远不够的。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污染物都要求制定限量。

至于此次“连夜组织建立检测方法,采集样品检测”的目的,上述专家透露,截至目前新西兰方仍未提供涉事奶粉的详细批次、含量等信息,评估中心紧急检测是为了核实新西兰方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在核实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展开风险评估,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不过,简爱华认为,含有双氰胺的肥料被广泛运用到牧场,其残留于牧草中进而导致下游产品污染的几率较大,因此未来将双氰胺纳入食品安全标准非常有必要。标准的制定并非需要与国际标准完全契合,应该根据国内实际养殖水平而定。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仍在和新西兰方交涉,要求其尽快提供风险评估报告。

食物污染物新规6月实施

历经多年食品安全事件的倒逼,历时近9年时间后,我国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已经出台,将于今年6月起实施。

该新规是在2005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中涉及的污染物包括毒胶囊事件的主角铬等。

吴永宁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工作,2013年底完成全部清理。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简爱华认为,新标准将原有的16种限量污染物减少为13种稍有不妥。“标准的出台是防患于未然,如此整合恐将增加企业钻标准漏洞的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8 08:20 , Processed in 0.17140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