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回复: 7

思考 | 一个企业若要让产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9 1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sm198311 于 2020-8-19 10:41 编辑

思考 | 一个企业若要让产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

前 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发展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当,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企业优良的产品质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可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任何品牌名牌要想获得大家青睐,最根本的还是质量,过硬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
谁能将企业品质管理打理得井然有序,事半功倍,谁就是大赢家。那么,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何得以破解呢?下面与九脑汇学院一起来看看吧。

一、品质意识,首当其冲


从上至下,领导先行,而不能从下至上,这是关键,首席执行官的品质意识决定着全体员工的品质意识,众目睽睽,唯马首是瞻,一举一动,高级领导者不仅要有管理水平,还要有质量技术知识,懂得产品的工艺和品质管控手法。当主要领导有了品质意识,同时还要让全员有品质意识,这是质量攻坚战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质量不良,当众处理


对于样品和批量生产阶段的产品不良,必须立即处理,不宜久拖,而且是当着设计者、生产者、管理者的面,作了断,报废有时比返工效果更好,切忌拖而不决,犹豫将就,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必须让人人吸取教训。

三、完善体系,实施标准


这个过程,就是确保经营系统不出现风险,确保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有完备的监测和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按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不能成为只会躲在柜子里做摆设的文件,必须予以坚决执行,这就是标准的力量。

四、谁产出谁负责,谁决策谁兜底


此言外之意是,设计者,生产者,决策者,必须为自己的产品负责,绩效挂钩,奖惩结合,属地管理,当班管理,批号管理,负责到底,这一条应该成为企业的文化,有担当能力的人,通常品质总是最棒的,有责任之心的人,通常总能经得风吹雨打,生命力总是最顽强的,这也是品质闪光的真正原因。

五、以工作品质,保障产品品质
场地可以不耀眼,但起点不能低,人员的素质不能低,人员做事的态度不能差,精益求精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只要是工作,就得以高标准要求将事情做到位,一次到位,杜绝返工,杜绝敷衍和应付的一切行为,以实干做实事,以真心做真事,为合格的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分享德国人对质量的理解,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从哲学上,德国人这样来谈质量问题:“没有质量的数量毫无意义,唯有以质量为基础的数量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数量。”因此德意志人在一切领域中奉行的原则就是:“要么最好,要么没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生产理论上,德国人认为:“靠检查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检查本身不会改变产品质量。只有搞好设计和制造这两大环节,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质量是掌握在广大职工手中的,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也就是说,产品制造本身的质量才是产品质量的根本要素”。
国际上的质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 质量是检查出来的,典型企业:1913年福特汽车的大批量生产;
②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典型企业:1960年代的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
③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典型企业:1990年代的GE公司的六西格玛设计;
④ 质量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典型企业:2000年代的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
德国人认为:“人的质量是一切产品质量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素质的反映,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来认识这个国家人民素质的。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实践中,德意志人牢牢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
① 精准的计量;
② 精良的设备;
③ 优秀的人才;
④ 标准化生产。

THE END


发表于 2020-8-27 08: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认为“标准化生产”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地方,需要下大力气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标准化的从业人员来看,德国标准化的从业人员据有关资料介绍,为35000人,中国标准化从业人员为5000人,德国8000千万人口,中国14亿人口,差距从数据对比中可知一二。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中国有很多企业把 “文件化” 当成了“标准化”,误解了标准化的真正含义,其实  “文件化” 并不是“标准化”。

“标准化”有其自身的定义和内涵:

 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的含义是:

  1)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2)标准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3)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

  4)标准的制定要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5)标准的制定应经充分协商一致,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中,对“标准”也给出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是:

  “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以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WTO对标准的定义与ISO/IEC对标准的定义相比,其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点是:

  1)WTO规定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

  2)WTO主要是从产品国际贸易的角度考虑标准的定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是等同采用ISO/IEC指南2中对“标准”的定义。因此,该定义与ISO/IEC对标准的定义是一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定义都提到一个词:重复使用。

那么什么是“ 重复使用”?

偶理解就是:指一个文件在相同的背景状态下,被不同的人执行之后,执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文件在相同的背景状态下,被不同的人执行之后,执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个是最难的。

所以说:一个文件是否做到了标准化,验证的标准应该就是这个,是否可以被“重复使用”(执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

其实,每个企业都可以做这样一个测试:

就是随便拿出本企业的一个作业指导书,看看它的描述是否可以做到“重复使用”。

如果能够做到,说明企业标准化做的很好;如果做不到,说明企业的体系文件需要精细化改进了。

所以,很多企业与其不相信标准化的力量,不如先去检讨自己企业的管理文件是否可操作可执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4-25 13:17 , Processed in 0.7614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