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人工厂, 质量40人,占比20%。 证明这近似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改善应该不难。 但是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优先保障有效交付; 优先解决客户端重要和敏感问题; 优先解决最大问题出现的根因; 优先保障部门间的合作和团结。 |
我个人之前也有过类似经历,之前新入职的一家公司,也是类似情况,讲讲我的处理方案吧。这个改善,我是从两个大方面开始入手,然后在进行细细的划分,逐一完成 第一:先来控制不良品外流,先杜绝客户投诉,挽回公司声誉 第二:任何外流的不良都是生产出来的,那么接下来就要进行过程控制,大幅度减少生产不良 首先针对第一项进行开展,,杜绝不良外流 1.先总结客户投诉的不合格项都有哪些,重点集中在那些方面,再确定客户投诉的项目是否确有经过全检。 2.确定检验标准是否跟客户要求的标准一致,有没有存在出入,检验标准是否被书面化,所有人员的标准是否一致统一,如果不是,那就要统一标准,另外,要明确,所谓的全检的范围,是针对某个重点尺寸全检还是针对产品全尺寸全外观的全检,在跟客户投诉的项目进行比较,便可以明确是人的问题还是标准的问题。 3.确认全检人员是否符合任职资格,人员是否明确知道产品的检验标准,人员是否明确的熟知管控重点,人员是否熟悉检验治具的用法等等。明确人员的问题。 4.确认检验所使用的检具有无存在问题,是否在有效范围内,是否在有效期内 5.确认人员有无存在舞弊的情况,要求全检的产品是否真的做到全检,而没有浑水摸鱼,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以上都做得很好,但人员私底下做了手脚,就是累死也改善不了。 6.要求全检人员详细记录检验的不良状况,进行总结,绘制成图表,以便于后续的生产改善。 杜绝了不良外流,接下来就是杜绝不良生产了 将全检人员记录的不良数据总结出来后,根据总结的数据,按照严重程度逐一进行改善,要懂得抓重点,不要胡子糜子一把抓,那这个改善,便可以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相信做质量的,都熟知这个改善的流程,我就不多说了。希望能帮到你。 |
c633429 发表于 2018-5-16 16:29 谢谢您的教导。我觉得这里面即有机会也有挑战,因为有机会,所以才接手,我是奔着这挑战来了,不趟出条路来不罢休。 |
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曾接收过一个“烂摊子”,自认自己处理的还算成功,所以说一些个人的浅见,如能给楼主带来一点启发,我将感到万分荣幸。 我大致看了一下其他人给的建议,都挺不错的,但是这都属于“事”的处理,所谓事的处理,往往都有对应的管理工具,这些方法都具有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一块我不多说了。 我更想提醒楼主的是,需要注意“人”方面的内容。我建议楼主尽快弄明白这家公司的真正的人事组成(非表面的组织架构)以及前几任质量管理人员做了什么工作(多留意他们在电脑上留下的文档,里面往往有他们的工作规划和总结,然后再比对现实中他们所留下的痕迹,这样你会对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有个大概的把握)和离职原因(多听取不同身份人员的说法),多听听老员工的说法(多听但不要轻信,但要装作自己相信)并客观冷静的分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还原整个现象背后的本质真相。想想看,如此庞大的全检队伍何以屡屡出质量投诉?请严阵以待,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抓工作业务出成绩,一方面抓人际,防止意想不到的状况。最重要的是,并时刻保持与最高领导者的有效沟通,以便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
严肃工作纪律,加大考核力度,对检查出来异常件的工序责任人进行考核,逐步杜绝类似质量异常的出现。 |
楼主,先到现场去,学习全检产品。。。。彻底搞清楚“全检”后为什么还有不合格品出现在客户?。。。。。交付过程有什么漏洞?。。。。。 |
打蛇打七寸 |
全检还有不合格品?你确定这个全检班全检了吗? |
frankeywang 发表于 2018-5-12 19:53 谢谢!:) |
北方明珠 发表于 2018-5-12 20:00 谢谢,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
芳小 发表于 2018-5-15 10:37 人浮于事,当然严格按照要求来检,是不会流出去的 |
说需的,把不合格的产品统计一下,找出原因出在哪,说实际的,不要管有多少检验,他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全检?还有检具是否定期检过,还有设备加工过成中,是否有稳定性,比如冲床加工,在加工1万件后,磨具必须检验。 |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7-7 06:36 , Processed in 0.08922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