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回复: 6

传统管理思维的错误之一:系统和局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7 11: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hsm198311 于 2018-8-31 11:13 编辑 ]\n\n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对于企业的管理,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
但是,实际上,我们绝大数的企业,却是用“局部”的方法来管理企业。
当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比如小于100人,管理企业的老总可以做到事事门清,连扫地阿姨姓啥名甚、结婚与否、孩子几何、是男是女,都可以了解一清二楚。这时候,老总往往能够做到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自过问一下。
但是,当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的组织和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企业的老总就可能会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连女秘书有没有男朋友都不一定知道了。
传统上,企业管理者对于复杂的系统会怎么做?
对了,会将系统切割成若干个子系统来进行管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集团。一个公司,会把整个企业主要分为这么几个部门:人事、财会、研发、计划、采购、生产、质量、工程、测试、仓管、营销、销售、物流、项目管理等等。
然后,企业给各个部门设定KPI指标;然后,再定期用KPI的完成率来考核各个部门;然后,根据KPI的达成率进行奖励或处罚;然后,来年根据以往的成绩,制定更高要求KPI,然后,....。

这是迄今为止,企业管理中传统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因为这是基于这么一个思维:假设各个部门分别做到了最好,那么整个企业就能经营得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假设对吗?企业的整体绩效,是否就是各个部门的绩效之和?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各部门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考虑,会牺牲整体的利益。
质量部为了更好的品质,而要求采购更贵的物料;而采购部为了降低成本,更愿意去买便宜的材料;这里存在冲突。
营销部为了更多的客户,而要求更多的推广费用;而财务部为了控制支出,拒绝报销更多的推广费用,这里存在冲突。
销售部为了更大的急单,而要求转换生产型号;而生产部为了效率,说什么都不愿意计划外插单,这里存在冲突。
研发部为了更新的产品,而要求更多的人手,而人事部为了控制headcount,打死都不想再招一个人,这里存在冲突。
计划部为了更快的出货,而要求存放更多的WIP,而仓管部为了控制库存,千方百计延迟制品入库,这里存在冲突。
工程部为了更好的工艺,而要求更多的ECN,而测试部为了减少测试难度,拼命反对任何改动,这里存在冲突。
更悲催的是项目管理,这个部门的哥们,为了项目进度,每天都像孙子那样哀求上述每个部门:“老大,晚上有空一起吃个饭吗?”但是即便如此,得到的也就只有一个字:滚!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项目,都要比原计划延迟完成?
......
各部门的经理为了本部门的KPI、本部门的利益,而相互争吵、相互攻击、相互拆台。整个企业就在冲突中生存,在内耗中衰败。
这不是系统的方法,而是局部的方法。
那有人就要挑战了:照你这么说,一个企业就不用分成若干个部门了?就不用KPI考核了?
其实,分成若干个部门是没错的,关键在于:
1. 是不是每个部门都需要投入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管理力度去做到最好?
2. 用什么样的KPI去考核各个部门?

整根链条代表了一个企业,而我们每个部门就像是这链条中的每一环,。
那么我们要问了:整根链条最后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答案很简单,这取决于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瓶颈处,bottleneck。
只有瓶颈处加强了,整条链条的承重能力才能提高。如果瓶颈处没有加强,非瓶颈处再怎么加强,整条链条的承重能力都不会有半点提升。
所以这里有一个道理:瓶颈损失一个小时的产出,就是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的产出。非瓶颈增加100小时的产出,整个系统增加的产出仍然为零。
所以我们管理企业,首先要知道现在企业的瓶颈在哪里?
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的瓶颈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企业订单不足,这时候瓶颈在市场;有时候,企业的订单做不过来,这时候瓶颈就在生产能力;有时候,订单、生产能力都不是问题,就是质量老出问题,这时候瓶颈就在质量管理;诸如此类。
当我们知道了瓶颈在哪里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候就应该调动企业所有的资源,投入到瓶颈位上去。而这时,对于各部门的KPI,也要改变为考核部门是否对瓶颈的有效支援。
举个例子。
本人看到过一个企业,由于市场萧条,订单不足,而导致销售大幅下滑,企业严重亏损。这时候,企业的瓶颈毫无疑问就是市场。
如果说市场是瓶颈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市场部业务员的工作时间也成了瓶颈呢?因为,业务员的工作就是拜会客户,争取订单。
但是有意思的是,本人看到这个企业在这时候,业务经理仍然不停地找业务员开会,给业务员一大堆的报告去做,业务员的报销都要业务员本人亲自申请,还经常为了费用报销问题和经理和财务争吵,......,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浪费业务员有效工作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市场部千辛万苦争取来的订单,客户急需的产品工厂没有生产,而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工厂却在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生产。从而导致一些销售机会的浪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考核工厂的KPI是生产效率、设备稼动率,而临时插单转线,无疑会使生产效率和设备稼动率大大降低。所以工厂是打死都不愿意转换生产型号的,才不管你市场急需什么产品呢,那是你市场部的事。
所以,这时候对于工厂的KPI就不能是生产效率了,而是要考核你工厂的有效产出是多少?你工厂对于市场部的订单/急单的反应时间是多长?
关于如何系统地管理企业,其实就是如下5步:
1. 识别瓶颈(Identify)
2. 挖尽瓶颈 (Exploit):挖尽瓶颈部门的潜能,如上述的例子中,不浪费业务员的有效工作时间
3. 迁就瓶颈(Subordinate):调动所有资源支援瓶颈,如上述例子中,不以生产效率考核工厂,而以有效产出和订单反应时间考核工厂,从而使工厂积极地配合完成市场/客户需要的急单
4. 打破瓶颈 (Elevate):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第2、3步仍然无法突破瓶颈限制,就需要考虑增加额外资源来打破瓶颈
5. 再从第一步开始(Repeat):旧的瓶颈突破后,将出现新的瓶颈,所以要重现从第一步再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目前仍然是这种管理方式,没有真正实行系统化管理,老板对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

另外,小微企业中大多生存艰难,哪里还有心思搞什么劳什子系统管理,只要有市场,什么管理都不重要,这就是现实。
发表于 2018-8-18 1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经典的一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3 1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么多的表述用一个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说明——木桶原理,各部门犹如木桶上的一块板子。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桶中的水就犹如客户订单,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能盛多少水,能拿多少订单,需要各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不断优化,利用现有的资源或可获取的潜在资源,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sm198311 于 2018-8-23 10:47 编辑 ]\n\n
解广业 发表于 2018-8-18 11:02          非常经典的一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如果身处小微企业,大概这种情况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sm198311 于 2018-8-31 11:11 编辑 ]\n\n上面这么多的表述用一个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说明——木桶原理,各部门犹如木桶上的一块板子。这个木桶能装多少 ...

”各部门犹如木桶上的一块板子。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

  木桶理论是由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的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原理,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但是,要想完全克服最薄弱的环节是不可能的,一根链条总有最弱的环节,强弱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问题在于你能承担这个弱点到什么程度,一旦它已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必须下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sm198311 于 2018-8-31 11:12 编辑 ]\n\n上面这么多的表述用一个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说明——木桶原理,各部门犹如木桶上的一块板子。这个木桶能装多少 ...

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来说,单个人的作用就越小,企业就越需要互补,10块木板拼在一起而不漏水并不难,100块1000块就要难得多,木桶上的铁圈钉子就是凝聚力,负责让每个个体拼合成一个大桶,管理的意义就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4-27 13:12 , Processed in 0.23952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