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0|回复: 0

质量管理系统(QMS)-5.企业导入质量管理软件的利与弊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2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说完了风险,我们再说一说收益。

信息化不但能够给企业带来可以定量计算的有形收益,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无法精确计算的,隐形的短期和长期的无形收益。
对于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更是如此,就像孩子上学读书一样,企业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尤其是面对着越来越多与激烈的竞争,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上学也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没准去了不好的学校,或者野鸡大学,本事没学到,钱倒是浪费不少,甚至还学了一些坏毛病。
每家企业都不一样,实施QMS的出发点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只能把多家的收益汇总在一起,泛泛而谈。
我们可以盘点一下企业信息化的收益。
收益分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有形收益中又分为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有形收益
开源:
•       提高客户满意度,不断增强老客户粘性,增加订单份额。
•       让新客户有信心,有助于开发新客户,新市场。
•       与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性价比更高,占领更多份额。
•       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       以前某些难以改进的特性,通过计算机强大分析系统,可以实现低成本改善。
节流:
•       降低库存。
•       减少临时加班。
•       降低退货率,减少紧急空运。
•       降低客户投诉成本。
•       提高产品合格率。
•       节约质量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时间。
•       快速锁定关键问题,缩短整改周期,减少损失。
•       优化质量管控流程和方法,减少人员并提高效率。
无形收益
•       建楼房要打地基,实施QMS也是一样,否则QMS效果会大大折扣,甚至失败。

甲方在实施QMS过程中,也是梳理和改进企业标准和流程的契机,一个有着丰富质量经验的乙方实施人,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其它行业和企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仅仅上线一套QMS软件,要充分利用优秀乙方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通常其价值远远超出软件本身的价值。
•       实现数据透明,可追溯,实时性,多角度可视化。
以前是数据黑盒,老板只好用各种画饼,各种威逼利诱,但效果甚微。
有了系统以后,数据变的透明实时,当员工知道老板有办法知道真实情况的时候,甚至不需要这些绕弯子的手段,很多问题就自愈了
这也就是某些企业的质量员工甚至包括管理人员,用明的或暗的方式阻止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化,因为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有的时候不完全一致。
•       形成企业质量知识库,人走经验留。
•       打破个别人对企业信息和决策的垄断,避免企业管理完全靠某几个“人治”。
有些企业没有比较完善的标准,造成产品的接受与否完全依赖于某些个别员工的个人意志。
比如来料,供应商进行了公关,有些不合格的来料可能也会被放过;而没有孝敬该员工的供应商,可能会受到各种无理的刁难。


同时,对企业来说,该员工也会利用自己独自掌握的这些知识,形成某种程度上的“知识垄断”,成为威胁企业的法宝。
•       信息透明和某些算法将减少员工随意编写数据的现象。
比如在汽车行业会签无限连带责任。举个例子,生产汽车座位保险丝的供应商,万一产品出现了问题,供应商不但要赔偿保险丝的费用,同时要赔偿因该产品引起座椅的费用,整车的费用,停线的费用。
企业亏损,倒闭对该员工影响不大,该员工最多是拍拍屁股走人。
•       让员工从低价值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做更有价值的活动。
•       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避免老问题在新产品中反复发生。
•       对于原材料采购,质量统计数据也可成为参考数据,使供应商选择更客观和透明,实现更合理的采购总成本。
•       可以准确计算出类似产品在特定产线的直通率,产品的成本统计更加真实,实现精准报价。
现在大部分公司在报价时,成本计算通常都是采用均摊的方法。
无法考虑到因产品、产线、工艺不同而引起成本的不同,无法对客户进行精准报价。
亏了赚了都不知道。有的报高了,没拿到订单。有的虽然拿到订单了,但实际上是亏钱的。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希望上系统的原因之一。
•       质量稳定是精益生产和APS实施成功的基石,高生产率的基础
这也就是很多企业一次又一次尝试单件流,但大多失败的原因之一。
还有,生产员工和车间为了完成某些KPI,如生产率,合格率等,会有各种私自的小仓库,造成企业质量管理风险很高,不知道何时客户又在产品中发现了不合规的零件。
•       质量管控由事后补救向实时预警和事前预防转变。
•       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
•       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反应速度。
•       提高员工自豪感。
•       保持竞争优势。
•       树立企业良好及专业的形象。
做了一个对比表格,这样或许更清楚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14 20:43 , Processed in 0.14013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