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4|回复: 21

一秒看透本质的人,究竟是如何思考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5 1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秒看透本质的人,究竟是如何思考的?

职场中,有一个现象很常见:很多人在一个领域工作几年后,成长陷入瓶颈期。



这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一个人进入陌生领域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天都有要学习的新知识,所以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成长和进步就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当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工作环境和任务都比较熟悉后,就会发现自己能学到的东西少了,成长的速度慢了很多。



因为我们过去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更多知识,积累更多经验。



但查理·芒格认为,学习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这个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那些经过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芒格称之为思维模型。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维模型的4个层次



1.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



事实上,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有效策略,都可以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四个层次思考追问。对问题的解决策略理解的层次越深、维度越多,我们理解问题也就越深刻。
640.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类是经验技巧型思维模型,这往往出自个人有限的经验总结,在我们处理具体问题时可以提供思路启发。



比如,我们常说的谚语“擒贼先擒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经验,可以视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型。



它们都是在试图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只不过经验谚语是借着具体的案例,把生活经验抽象成更一般性的原则,但也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不过,谚语这种解决方案太简陋,既没有考虑具体的情景,也没有给出适用的范围,所以并不是很好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给了我们一个宁死不屈的思维模型,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又给了我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思维模型。



遇到问题究竟该“玉碎”还是“留青山”呢?我们就晕了。这就是简单经验抽象模型的局限性。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类是方法流程型思维模型,把很多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流程化了。



比如,《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提到的MECE法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考时做到“完全独立,相互穷尽”,通过结构化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有5W2H、SCQA、二维四象限等方法论。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类是学科原理型思维模型,是各门学科中,科学家们发现的重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用查理·芒格的观点就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你可能好奇,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芒格在一次演讲中解释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总结的“思维模型”追根溯源,和相关学科的重要科学原理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对这个思维模型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举个例子:房产中介带你去看房,他会先带你看几套价格高、缺点明显的房子,把最想卖给你的房放在最后。



服装店在打折或限时优惠时,打折价格旁边一定会清楚标注出原价。原价 599 元起的羽绒服现在只要 199 元就可以买到。



这都是运用了锚定效应——改变一件事中呈现给对方的锚定值,将有很大概率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




当我们把解决问题的策略追溯到学科原理的时候,思维模型的可靠性、准确性就会大幅提高。这是因为学科原理大都经过人类严格的检验,这让我们做决策的依据更加可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类是哲学视角型思维模型,是指不同学科思考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角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第四类的思维模型视野是最宏大、抽象和底层的,也是最影响一个人底层基础认知信念的模型。



这四类思维模型,并不存在简单的“谁好谁差”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适用环境和条件不同。



第一类、第二类思维模型适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第三类、第四类思维模型适用于帮你把控宏观大局、看到全新解决思路。



所以,从能力发展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四个类型的思维模型,而学习这四类思维模型的方法可以总结为棱镜分解法。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2.棱镜分解法



当年牛顿借助三棱镜,把看似简单的太阳光分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不同光谱层次七色光。



今天我们也需要一个拆解问题答案深度的三棱镜,从日常问题中挖掘出不同层次的。



这个思想的三棱镜就是,问题不仅要跨领域地寻找答案,还应在获得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



这个答案的起源在哪里?



背后更基础的原理是什么?



能不能用更底层的学科解释这个问题?



这些原理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我能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不同层次找到不同的解释吗?



举个例子,前百度副总裁李靖曾提出一个非常有用的营销工具:需求三角(需求=能力+目标物+缺乏感)



很多人都在学习这个需求三角工具,但如果止步于此,就只能学到经验技巧,我们应该去追问答案的起源:“需求三角”的源头在哪里?它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我如何用更底层的原理解释这个方法?



一般来说,最容易找到底层原理的是相关领域的教科书。在市场营销的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上,是这样解释“需求”的:需求是可以被购买能力满足的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变一下形式就是:“需求定义=购买能力+特定产品+欲望”。



这和李靖提出的需求三角“需求=能力+目标物+缺乏感”几乎一样。



通过思想三棱镜的分解,我们就把“需求三角”从方法工具层深挖到了“需求定义”原理层,加深了对营销策略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3.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一般来说,人的学习能力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侧重于学习具体知识。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方面。然而,这个过程可能并不愉快,也不得要领——因为关注的是“具体答案”。



第二个阶段:探索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知识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了,而是在解决问题时自己创造或拿来使用的工具——关注的是形成答案的思路,即思考答案的过程。



很多牛人学习思考的方法,更偏向于第二个阶段。



比如,乔布斯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学习任何一个领域,都应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我认为这是学习思考最大的价值:学习如何思考。



例如,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2.如何学习并应用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如何高效地找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两个学习渠道入手:读书与工作。



1.读书



有三个读书方法很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问题引导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法。



① 问题引导法——快速发现有效的经验策略和方法论



读书常见的问题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别说发现书中的思维模型了,就是隔一段时间想要回忆起书中的内容,都不容易。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全部读完一本书,而是像查字典一样,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的思维模型即可。这样既没有阅读压力,效率也很高。



当然,以这样“查字典”的方式找到了思维模型,速度虽快,但是可能理解、记忆掌握得不牢固。



如何解决呢?读书时,一旦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思维模型,马上合上书,向自己提问3个问题: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自己有启发?它在解决什么问题?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自己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我们要清楚,掌握知识的重点不是在“读”上,而是在“思考”和“练习”上。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14: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② 关键词法——寻找更系统的思维模型



读书快的人,都是有套路的,他们在阅读前,会先做三件事:



1.了解这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分析这个问题时,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概念和思维模型?

3.将这些方法、概念和思维模型作为关键词,厘清它们的关系是什么,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有效策略?

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就对作者解决问题的整体策略有一个大致认知。



举个例子,在读《第五项修炼》这样的书时,不要着急看书,而是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要解决或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啥?



不过,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第一个基础问题:如何找作者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不太会读书的人就会是从头看到尾,再总结提炼核心问题。其实,有一个更高效的方法:看图书封面的内容、序言和后记。



比如,《第五项修炼》的核心问题就在封面上写着: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换句话说,这本书研究的是,如何让一个团队持续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



那作者给的答案是什么呢?这时,我们就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书中和答案相关的关键词有哪些?



通常一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可以从书籍目录中找到。比如,在《第五项修炼》的目录中,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有五项能力: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是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五个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5-5 17:13 , Processed in 0.14486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