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回复: 0

管理者品质意识--何谓胜于无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13: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何谓“胜于无形”?

一条河的两岸分别坐落着李家村和张家村。一年冬天,李家村的领导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年可能发大洪水,就带领村里的人奋战一冬,修好了堤坝,备好了物资。张家村的领导也得到了大洪水的信息,但是,他们认为,洪水未必真来,来了再想办法也不迟。所以没做准备。

第二年,大洪水来了,张家村因为没有准备,虽然村领导积极带头抗洪,人员没受损失,但庄稼、财产的损失却不小;而李家村由于堤坝完好、物资准备充足,没受一点损失———李家村的领导就是“胜于无形”。

“胜于无形”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提倡的一种博弈境界。他认为,对领导者指挥打仗而言,预见胜利没有超过普通人的眼界,不算最高明;指挥部队力战获得胜利而天下人都叫好的,也不算最高明。就像举得起毫毛算不上大力士,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目光特别敏锐,听得见雷声算不上听力特别好一样。真正最高明的人,他取得胜利的局面就是应该胜,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功劳。

这就是“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

但是,两个村后来的情况却颇有戏剧性:张家村的领导由于努力抗洪抢险、抢救群众、抢修堤坝,又上报纸电视,又被评为先进,受到重奖。而李家村的领导因为早作准备,洪水来时,既不需要抢险,也不需要救灾,没有那些惊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所以,反而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印证了孙子对“胜于无形”者的预言“无智名,无勇功”。

公共管理者的奖励是一种价值导向,如果奖励时忽略“胜于无形”者,就有可能出现“常常有灾常常救,常常救灾常常有”的尴尬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3 02:48 , Processed in 0.3721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