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1|回复: 6

员工执行力该如何锻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8 18: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很多公司都会有这些员工,领导在的时候,一副忙忙碌碌的工作模样,领导转身一走,立马打开微博刷了起来,或者在微信上火热聊起天来。
领导也觉得很奇怪,这个年轻人明明看着还挺努力的,为啥就是不出活呢?
当然还有些员工就明目张胆的偷懒了,借助自己一些特殊身份,比如老员工之类的,拒绝新领导的工作分派,或者对工作挑三拣四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让领导在上班时间盯着员工干活吗?还是说把公司的网络进行设置,屏蔽各种娱乐网站吗?
古时治水,以堵为主,结果发现越堵越容易泛滥,后来大禹治水,改变了传统的以"堵"为主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终于制止黄河的泛滥。
对员工的管理也是如此,因为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人天生就是会偷懒的,一味地“堵”和“禁止”,并不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反而还会激发员工偷懒的创造性。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所以,最好的管理方式是激发员工的善意,让下属主动成长。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企业雇佣的不是员工的双手,而是他的整个人,包括他的大脑和心。如果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只盯着员工的外在行为,而不能真正激活他的心和大脑,那么他就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只会做既定的工作,而不会做创造性的工作。
所谓管理的真谛,即是基于自身的自我管理,而非是基于规范或者绩效的他人管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外力的驱动力总是存在局限性的,只有自己来管理自己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实。
1、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让下属主动成长
管理核心是管人,是让人把事情给做好,做正确,做完美。所以,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那么如何理解激发善意呢?激发就是激励,善意就是进取心。
关于激励,现在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激励方法,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因激励而产生动力。但往往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旦激励消失,动力也就随之消失,让员工形成了对激励的过分依赖,然后就会给企业增加激励的成本,因为原有的激励可能产生不了效果了。



所以,不管是物质激励也好还是精神激励也好,对员工的效果总是边际效益递减,效果会越来越差,随之而来的也是员工对激励的刺激越来越不敏感,等激励到达顶点之后,就会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显然这种激励方式不行的,对员工最好的激励应该是让员工成为一台永动机,只要开启了开关,没有太多的外在约束,他自己就可以无限循环运转下去。
如何达到这个层次,就需要去激发员工的善意。为什么说善意是进取心呢?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企业所希望员工具备的无疑就是这种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态,人具备了这种心态,无论做任何事情就能更加的投入。
具有进取心的人,他们的好胜心也更强烈,不仅愿意挑战未知领域,同时也容易被激励和鼓舞。一个人为了能够去匹配自己的进取心,他就需要主动学习,不断自我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想让员工成为能够自主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并愿意挑战未知领域,永不知疲倦的人。所以,管理不是控制,是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善意,是让每一个员工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自觉自愿的努力工作。
关于激发善意,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案例,是关于海底捞的人性化、治愈性服务。在海里捞,如果客人离开的时候,想把没有吃完的半份西瓜打包带走,海底捞的员工会给这位顾客打包一整个西瓜。
海底捞的治愈性服务,其实是很难用标准的服务流程去规定的,因为在服务行业中,服务水准受员工的主观影响太大了,即便公司规定可以送给顾客整份东西,但员工因为个人情绪的影响,完全可以不做。



如何去考核员工的服务,这也是非常费时费力的,所以对海底捞来说,与其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去约束员工的行为,不如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让他们与公司成为荣辱共同体,从内而外萌发出为顾客真诚服务的心。
2、不是所有的激励都能产生激励效果
激发员工的善意,关键在于激励。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
但是我们前边也提到过,无论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益呈现出递减的态势,激励的作用越来越弱,与此同时员工对激励的敏感度和阙值也越来越高。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1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而言之,人不会因为得到“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有了,会备受激励。

所以,激励是一个大学问,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那么在给员工制定激励方法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方法和原则呢?


1、确定目标

激励不是平白无故就给员工的,需要员工达到或者完成一定的目标,才能获得,称之为绩效目标。目标的设定则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企业和老板当然是希望员工能够创造最大的利益,所以有的人认为目标应该设置越大越好才行,然后再匹配高额的奖励。

结果却是无人回应,是因为奖励不够吸引人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员工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这个目标。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激励措施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在第一步激励目标的设置上就已经死了。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激励水平 = 期望值 x 效价。听上去很拗口啊,我解释一下,期望值,就是做成这件事的“可能性”;效价,就是你对这个激励有多“渴望”,也就是:激励水平 = 可能性 x 渴望度。

什么的绩效目标才能有激励效果呢?“跳一跳,够得着”的绩效目标,这样能让员工看到希望,从而也有动力。一般来说,80%的员工能完成的目标,就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如果大部分都完不成,这不是这些员工有问题,而是指标有问题。

2、施加压力

你设置了合理的目标,诱人的奖励,结果发现有一个人却不为所动,这是怎么回事?是奖励还不够诱人吗?不是的,是这类人群本身的欲求比较低,他们乐于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出挑战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被称为是X型人,每个企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类人。

X型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励最多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但是这类人要放弃吗?企业管理目的是为了发挥每个员工的最大效用,此时就需要采取“鞭策式体制”,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比如完不成最低目标,降职降薪之类,通过借用外力驱动他们产生前进的动力。

3、清晰标的

这里的标的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目标或目的,二是指内容准则。清晰标的很好理解,就是每个人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以及相应的奖惩规则,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公司上个月就试运行了一个新的奖惩方案,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够理解各自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奖惩规则,每周周会上都会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做到这个程度上,应该大部分人都理解和接受了吧。

结果到月底盘点总结的时候,有很多人对奖惩结果都不满意,有的人说自己不知道这个规则,有的人觉得规则不合理,总之发生了各种扯皮。

激励重在公平性,那么如何做到公平性呢?如果有人说他不知道做不到这件事要被惩罚,那就要免除他的惩罚吗?看似不知道确实对他来说不公平,但免除了处罚之后,对其他老老实实做好的人就公平了吗?


所以清晰标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所有的人都清晰的知道目标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如何做?给员工群发邮件,在群里@所有人,还是在大会上着重强调,其实这都是被动的内容输出,员工有没有听进去、看到和理解我们都无法保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文字材料,让所有的人签字,确保他们已经收到和阅读信息,这样就可以规避员工具体理解多少信息的风险。

4、即时红利

很多人都喜欢玩游戏,工作之余想着玩一局游戏放松一下吧,结果一下子就玩了一两个小时。但是让你工作时,你想着先高效工作1个小时,再休息15分钟吧,结果还没高效工作15分钟,就感觉撑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游戏中的所有激励都是及时性的激励,你每一个打怪的动作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给身心带来愉悦,让你不断地沉入其中。而我们的工作呢,则大部分都是延时性的激励,工资要等到月底发,奖金可能还会等更长的时间,所以对人的即时行为产生不了太大的激励,反而更容易产生疲惫感。

所以,在激励员工的时候可以引入即时激励的因素,让员工的每个行动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从而不断的激励他们奋往向前。当然不是财务拿着现金,站在员工旁边,当他完成了某项工作之后,就发给一笔钱,这也不现实。

那么该如何实现即时红利呢,其实可以借助游戏化管理APP来实现比如BOSS不在游戏化管理软件,金币系统、积分系统、打赏系统等等,可以让现金金币化,通过做任务获得金币,或者领导打赏金币的形式,让员工获得即时的激励和反馈。


5、不断重复

当完成了前边的四个步骤之后,这个激励方案就可以进行了。前边我们有提前过,任何激励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通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那么会有人问了,是不是每次激励措施都需要重新设定呢?显然不是,因为任何迭代和更新,都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的。

所以,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把这套激励措施体系应用到实践中去,然后每次都需要进行一些反馈和总结,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更新和完善,使之能不断与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相匹配,让员工不仅能干,想干,主动干,还能干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18: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3、如何培养员工的进取心?

前边我们也有提到,所谓的善意就是进去心,那么如何去培养员工的进取心呢?

1、创新的能力,就是进取心

人的进取心最终会激发出无穷的创新力,所以员工的进取心归根到底,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员工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发挥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具有了创新能力,他反过来也会更加具有进取心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新不是平地起高楼,无法从零开始,成为创新者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拼的不是天才灵感的一瞬间,而是来自后期孜孜不倦的行动,比如模仿、学习和总结等等。


任何创新都是先有大量的基础内容输入,然后才能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造输出。所以要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成为专家。创新也是一场持久战,失败和错误是再所难免的事情,我们还要克服失败的恐惧,把问题转化成机遇。

任何的创新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他很可能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创新路上,不仅要借鉴前人创新的思维方法,还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让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如果你的创新还没有遭受到排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往往说明你的创新力还不够。所以,还需要正视所有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

2、区分算数错误和高数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可以说是人前进的基石。在工作中,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面对员工的错误,我们也要有正确的处置方式,错误处置不当会大大影响员工的进取心和创新力。

首先我们要区分算数错误和高数错误。所谓的算数错误就是员工的低级错误,比如不用心算错数据了等等,就是那些明明可以避免出现的错误,却仍然出现了。高数错误其实是指创新带来的错误,比如某件事情他根本没有做过,但他第一次积极努力去做了,但因为经验不足或自身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最后出现了很多错误。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允许员工犯高数的错误,但决不能不允许犯算数的错误,因为算数的错误,是低级错误,完全是因为粗心,决不允许。


如果员工真的违反了纪律,触犯了算数错误,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并牢记不可当着第三人的面,去批评他人。如果需要警示全员,批评的方式应当采取“不点名”,并选择合适的时机。

总结:企业雇佣的不是员工的双手,而是他的整个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企业雇佣的不是员工的双手,而是他的整个人,包括他的大脑和心。如果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只盯着员工的外在行为,而不能真正激活他的心和大脑,那么他就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只会做既定的工作,而不会做创造性的工作。

激发员工的善意,关键在于激励。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激励措施呢?

①确定目标;

②施加压力;

③清晰标的;

④即时红利;

⑤不断重复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18: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执行力要达成,就要做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发表于 2020-3-9 08: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有执行力,绩效考核是少不了的,要有奖有罚,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yafeng1980 发表于 2020-3-9 08:15
要想有执行力,绩效考核是少不了的,要有奖有罚,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

是的,光说不练,没有考核员工还是我行我素,就是给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17 02:37 , Processed in 0.09320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