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回复: 4

稻盛和夫:向善、行善,人生自然结出善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4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稻盛和夫:向善、行善,人生自然结出善果
稻盛金句:善念、善行,生善果。同样,善因、恶因,因缘际会,各得其果。

——《稻盛开讲2:经营力》
1
经营的第三大重要力量也属于“他力”,这种“他力”是借助宇宙天地,将伟大的自然之力为我所用。

自始至终,我都向诸位强调,命运可以改变。积德行善,命运会转向平顺;作恶多端,终将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这一因果报应法则是宇宙中铁一般的真理,之前我已经向诸位解释过。

向善、行善,人生结出善果——这就是将伟大的自然之力为我所用。

善念、善行,必生善果;恶念、恶行,必生恶果。这一因果报应法则,在人世之中有目共睹,佛教称之为“因缘”。

我们常说“无事生非”,一般用于贬义,日语汉字写作“因缘”。而释迦牟尼佛祖参禅悟道后认为,天地万物、浩瀚宇宙的真理之中,原本都有“因”,“因”遇“缘”生“果”,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个道理,高僧白隐禅师曾打过很多比方。例如,米,从一粒稻谷而来,稻谷为“因”。稻谷落到田里,需要水、土壤、日照和适宜的温度,才能发芽。芽长大抽穗,不久又结出稻谷,变成了米。

“稻谷”为“因”,遇到水、土壤、阳光、气温等“缘”,结出稻穗,脱粒成米,米即是“果”。

释迦牟尼佛祖将“因”称为“业”,宇宙有“因”。而“因”,在佛教中与“念”相通。空无一物的宇宙中,最初兴起的是“心念”。

基督教或犹太教称“太初有言”。“有言”,即发话,正表明有“念”,有“心念”。空无一物的太初,最先兴起的“因”是“心念”。“心念”是一切的本源。

佛教中,称之为“业”,前世今生,不断轮回的是我们各自的“业”。“业” “缘”会遇,生出结果。

因此,每个人的人生也罢,种种遭遇也罢,都是与生俱来的“业”遇到“缘”之后呈现出的结果——这与因果报应法则是完全一致。善念、善行,生善果。同样,善因、恶因,因缘际会,各得其果。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5: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若要成事,须得天助。为此,经营者积德行善,获得宇宙的助力,命运便趋于平稳顺畅。

那么,所谓“积德行善”,究竟何意?概而言之,即“利他”。一颗美好的爱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体恤关爱,以及佛教所谓“慈悲为怀”。

常存“感恩之心”,才会有一颗与人为善、慈悲为怀的美好爱心。感恩,即对自身所处的幸福心怀感激,那么,自然而然会去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对天地万物的感激之情,源于美好的爱心,是善念;而善念,无需赘言,终究归根于感恩之心、体恤之意。

那么,何为恶念?是“利他”的对立面——“利己”。自私自利的贪婪,是恶心、恶念。

秉持一颗感恩之心,常存“利他”之念,这样的人,必会为上天所眷顾;另一方面,自私自利,执迷不悟,其所作所为无异于作茧自缚。

所以,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有些人一味以自己谋利为出发点,而另一些人却截然相反,秉持“息息相关的所有人都能生活幸福”的信念,筹划事业蓝图,那么,局面会截然不同。

以“我为人人”之心,制定周密的事业规划,工作才会顺利开展。只顾自己赚钱,无论花多少力气,计划多么天衣无缝,都会因为侵害了他人而难以推进。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5: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营力中最重点的一点是经营者自身必须具备“自力”。

第二点,发掘优秀的合作者,得到对方协助。同时,员工协同一致,共同奋斗——赢得“他力”。

第三点,也是“他力”,宇宙、自然之力的恩赐。

三力缺一不可,否则不可能成为卓越的经营者,更不会有杰出的经营。

本文摘自《稻盛开讲2:经营力》
发表于 2025-3-21 13: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无止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5-23 05:43 , Processed in 0.13989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