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回复: 4

稻盛和夫:人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也要自律、自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9 08: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稻盛和夫:人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也要自律、自诫
稻盛金句:舍欲,至诚,利他,这才是根治现代社会弊病的良方。同时,也是正确做人的哲学,是真正的道德。


——《活法叁:人生的王道》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某时,西乡问聚集而来的孩子们:“若想家庭和睦,该如何是好呢?”



学习热情高涨的孩子们立即抢着答道:“忠君王、孝父母、夫妇顺、兄弟和、友互助。”



这是依照儒教所倡导之“五伦五常”给出的答案,也算答得天衣无缝。然而,西乡却说:



“诚如你们所言,以五伦五常之道解释确乎无错。然而,此不过教条,现实中实行何等之难!”



于是,西乡再度提问:“无论谁都可以立即实行的方法,那是什么呢?”孩子们谁都答不上来。“其乃舍欲也。”西乡道。



只要人人舍弃过度的欲望,则万事皆可顺畅。话虽如此,然而现实社会中,人都为欲所迷,故而家庭也好社会也罢,总会矛盾百出。西乡高妙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



如此说来,现代社会世态之乱皆由过度的个人欲望所致。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对症下药。每个人一点点地削减自己的欲望,有觉悟做出自我牺牲,有勇气让利于人,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
然而,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西乡明白这一点,却仍然强调“舍弃己欲”。



舍欲,至诚,利他,这才是根治现代社会弊病的良方。同时,也是正确做人的哲学,是真正的道德。



毋庸置疑,求利之心于人类事业与生活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欲望应适可而止。



自己想获利,仅凭这露骨的欲望去经营企业,如果愿望强烈,也能发展事业。然而,从长远来看,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放纵欲望,就是过分自私,到了一定阶段,必将失败。



经营企业,雇用员工,即便只有一两人,其中也已蕴含为社会、为他人的“利他行为”。若更进一步,努力在心中描绘向善之念,并付诸实践,那么人生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



人原本就具备利世、利人的善念。为家人而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些朴实而微小的个体的利他之举,将逐渐绵延成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



抑制自己的欲望而利他,这一思想正是西乡南洲“敬天爱人”之训的核心。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8: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3
【遗训第二十一则】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在于敬天爱人,以克己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语出《论语》)。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之人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起,恐惧慎戒之意弛,骄矜之气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己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释义】



所谓道,是天地固有之理,所以治学应以敬天爱人(这里的天可解释为神灵,但做“天道”理解似乎更为恰当。换言之,恪守天道即是敬天;而海内皆兄弟,故以仁之心爱众即为爱人)为目的,时刻谨记克己以修身。克己真正的目标是《论语》所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主观,不独断,不固执,不唯我)。



凡人皆因战胜自我而成功,因放纵自我而失败。以历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七八,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最初能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然而,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这种过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自诫。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8: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4
西乡所说的“道”,即天道,也就是诚。中国古代典籍《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至诚相待,乃天道,而依循天道行事,方为人之道,是做人的法则。



西乡认为,治学、钻研学问,目的在于“敬天爱人”。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恪守诚之道,不分贵贱关爱众生,这才是治学的目的。



并且,若想依循敬天爱人之道行事,则自己必须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克己。我所理解的“克己”之意是“战胜烦恼丛生的自己”,或者说“压制自身过度的欲望”。



人一旦放任自流,心中就会涌出无穷的欲望。这些欲望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本能。人生于世,必定常生烦恼,人为了维持肉体生命,这种烦恼或欲望必不可缺。



换言之,肚子饿时涌出食欲;外敌入侵,即生怒火;因蒙昧无知、不明事理而满腹牢骚。上述贪、嗔、痴在人类烦恼中为最甚,佛教称其为“三毒”。倘若放任不管,这三毒会经常攻入心头。



抑制烦恼的行为就是克己。所谓克己,即以自身意志力消除心中常现的烦恼—— 尤其是“三毒”。



接着上句,西乡说道:“凡人皆以克己成。”这里的“己”,便是会涌出欲望与邪念的自己。战胜了自己,那么不论工作还是人生都将一帆风顺。西乡一语道破—— 与欲望缠身的自己斗争,能否“克己”方为成败的关键。



本文摘自《活法叁:人生的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5-23 05:31 , Processed in 0.1515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