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回复: 5

稻盛和夫:不困于现有能力,才是进步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稻盛和夫:不困于现有能力,才是进步的关键
稻盛金句:只有不断要求做出超越现有能力的东西,才能孕育出技术开发的巨大力量。

——《经营之心:助力企业的“心”领导》
1
经营者问技术员:“这样的东西能做出来吗?”这时,技术员往往只会依据自己现在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承诺。
然而,这样做不会有进步。只有不断要求做出超越现有能力的东西,才能孕育出技术开发的巨大力量。
我们公司起步于1959年,当时员工不足30人。开始时我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可以销售的产品。
当时正好是开始生产电视机的时代,我们制造了用于电视机显像管的U形绝缘体和阴极射线管这两个零件,到处去推销,付出了许多辛苦,但结果却很不理想。
为了有东西可卖,没别的办法,无论如何都必须生产出既有的领先厂家无法生产的产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
我们到处拜访客户,向客户强调“别人做不了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做”。其实,这完全是假话,连技术都没有,却说“可以做”,借此从客户那里取得订单。
我会在头脑中衡量员工的能力,再加上我这个领导者自己的努力,对客户承诺“如果给我三个月,就能做出来”。这样来获得其他公司因为做不出来而拒绝的订单。
一旦订单到手,就会连日连夜持续挑战。虽然有少数产品到了交期也做不出来,最终只好放弃,去向客户道歉,但大部分产品都能按承诺的日期交货。
自创业以来,这样的事情接连不断。就是说,接单时说“可以做”,看似假话。然后千方百计在交期内做了出来。从结果而言,如果能够按照承诺的时间交付产品,那就不是假话了。
好比佛教中的“方便法门”,应该能够获得谅解。这是我个人的解释。当时为了吃饭,才不得不采取这样的鲁莽做法。然而,正是这种做法,实际上成为今天技术开发的原点。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3
在与各大厂家的技术员交流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与我们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异。
那就是在技术开发时,他们只愿意在自己现有能力能够触达的范围内做出承诺。如果经营者问:“这样的东西能做吗?”技术人员一定会思考自己现有的能力。
如果把“能做”这句话说出口,就等于是做出了承诺。如果结果不好,他们就会被追究责任。所以,理所当然,他们会留出相当的余地,只在自己确定能做成的范围内做出承诺。但是,这样做就不会带来进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4
我们公司不采用这样的做法,我们总是要求员工做出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超出自己开发团队现有能力的产品。
这个习惯是在当时没饭可吃、拼命争取订单的艰难困苦中养成的,但这却成了技术开发的巨大推动力。
例如,在为期两年的开发课题中,想要开发某个产品,就要预测在开发过程中自身技术的成长。
到了明年的某月前后,自己和自己团队的能力大概能提高到这个程度,把这些内容纳入考量范畴,然后再做出该产品可以开发成功的判断。
以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为焦点,努力在这之前达成既定的目标。这就是用所谓“进行时”来看待自己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因为能力总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不能用“将来进行时”来测定、预测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就无法成为优秀的技术员。
为了追求高附加值而开展技术开发时,面对开发团队,我总会诉说技术开发的浪漫理想。
我对他们说,利用我们的技术,可以开发出各式各样的产品。这样的期待感能够点燃技术开发的热情。
现在,在我们所参与的产业领域、研究领域、技术开发领域,都潜藏着巨大的可能性。接二连三开发出新产品,就可以开辟出美好的未来。
我们彼此之间都在这样不断描绘研发人员的浪漫理想,而这就会转变成研发工作的热情,也赋予研发工作以动机。

本文摘自《经营之心:助力企业的“心”领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7-11 17:05 , Processed in 0.0815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