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7|回复: 4

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分析与预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22: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YL2468 于 2013-2-28 19:46 编辑

    在产品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检验人员的检验失误(检验误差)不容忽视,我们先弄明白检验误差的概念,再分析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的具体表现,根据表现来作出相关预防措施。把好产品质量关,以提高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一、检验误差的概念
1.真值(Y):被检测体的真实值。
2.检验误差:被检测体的测得值与被测体真值之差。
   即定义为△Y=y-Y  
           △Y为检验误差;
          y为检验测得值
*因为检验误差基本上不可避免。故检验测得值大于被测体真值
3.产生检验误差的因素
(1)测量器具的固有误差
(2)测量标准带来的误差
(3)被测对象本身造成的误差
(4)环境因素影响的误差
(5)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
(6)操作者(检验员人员)的过失
二、检验人员产生检验误差的特点以及防止措施
检验人员的检验失误主要是错检和漏检。其产生的种类有:
    1.技术性 2.粗心大意 3.程序性 4.明知故犯
1、技术性误差
首先检验人员的技术性误差可用四种方法来发现
  ①.复核检验: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员复检其他检验人员检过的合格品。
  ②.循环检验:对同一件产品先后有几个检验员各自进行检验,看谁发现
      的缺陷多。
  ③.重复检验:由检验人员对本人已检过的产品再检验一次,(不告诉他先 前检验的结果)、二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④.建立标准样品:把标准样品排列在被检的产品一起作比较。
(一)什么叫做技术性误差
  所谓技术性误差,是指检验人员缺乏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能力、技能和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误差。
(二)技术性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
2.一贯性、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检验人员缺乏技术能力造成的,如检验技术不熟练;不会正确使用量、器具;或看不懂图纸;或没有工作经验和技巧(通常所称的诀窍)。
3.特殊性。检验人员有生理缺陷, 如色盲、视力过低等。
(三)防止技术性误差的措施。
   技术性误差是可以防止的,其主要措施有:
   ①.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可包括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面,同时应注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与新的标准相适应的检测技术,实现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
   ②.总结、推广误差较少的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对所出现的错检,漏检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③.对有生理缺陷等不宜做检验工作的人,应另行分配做其他适当工作。
   ④.对检验人员竞争上岗。进行应知、应会考核,以及错、漏检率的考核,或持证上岗。
2、粗心大意误差
(一)什么叫做粗心大意误差
  所谓粗心大意误差,就是一种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差错。
(二)粗心大意造成误差的特点是:
   ①.非有意的。检验人员不希望产生误差。
   ②.不知不觉的。检验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或已经造成误差。
   ③.不可预测的。误差的类型、时间、人员、原因都表现出随机性。
(三)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措施
①.进行工作调整。特别是对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复杂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工作时间一长,因疲劳容易发生失误。因此,要定时休息或者轮换去检验较简单的工作等。
②.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仪器,以弥补检验人员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缺陷,提高鉴别能力。
③.建立标准样品。采用比较法。即提供一个实物标准品,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④.简化检验操作,如在判断尺寸大小或位置时,提供样板、卡板或塞规等。
       总之,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原则是使检验人员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减少质量检验对人注意力的依赖程度。
3、程序性失误
除了由于粗心大意而未能检出缺陷以外,还有一种叫做程序性失误。这是由于程序或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如,未经检验的产品被运送出或者送出被剔除的产品;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不同批号、不同规格甚至不同品种的产品混装出厂等等,对这样的差错,只要通过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工作程序使之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措施有:
①.检验人员对检验过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做好标记、采取分区堆放。各工序的搬运人员应会识别标记,按规定线路搬运,不般运无标记的制品。
②.制造部门在更换品种(或不同规格)时,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检验人员对清场工作同样要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后,转入另一种规格或品种的生产。
4、明知故犯型
明知故犯型的误差是检验人员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放弃原则而造成的误差。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由管理部门引起的,也可能由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或者是多方原因引起的。
(一)管理上引起的误差
以下几种形式,都是导致检验人员明知故犯误差的原因。
①.不坚持原则。检验人员屈服于生产部门或操作人员重产量、轻质量、赶进度、对检出的不合格品请求放行的压力;或为了切身利益,不汇报、不干涉、甚至回避此事。
②.对检验人员反映的正确意见和要求,管理部门因某些原因,不理不睬,不支持。与检验人员反映质量标准或工位器具不合理,测试设备不健全等问题得不到明确答复时,检验人员限于条件、无奈了事。
③.领导的欺骗行为。某个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需在质量上作假时,有的检验人员为了迎合、讨好领导自愿参与,也有的怕不参与将遭打击报复,从而被动参与了弄虚作假行为。
(二)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误差
①.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有的检验人员利用由于领导不重视检验工作,因此工作时漫不经心,不管产品是否合格,检验时只是过个手,盖检验合格章放行了事。
②.对质量认识不足,私自放宽检验标准。对小毛病认为差一点不会出现大问题;或者是上一次不良比这次还多,有关领导照样同意处理,而且用户也没退货,甚至为此讨好领导等。
③.讲义气,和为贵,不轻易得罪人。与同事相处多年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和和气气关系好,犯不着得罪人;或者同事说上几句好听的,因而这次破例,下不为例,也就过关。
④.偷工作弊。私自减少抽检数量;一次检验不合格,因怕费事,不作再次抽检或全数检验,对脏、累的检验工作马虎从事,造成检验数据不可靠。
(三)防止明知故犯误差的措施
   ①.加强“质量第一”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②.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从管理上消除引起明知故犯误差的弊端。
   ③.明确检验人员责任。明确每个检验人员的工号,并在检验过的制品上或检验记录上打印、签字,以示负责,保证质量的可跟踪性。
   ④.采用复核检验的方法,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审核,查出欺骗行为时要给予严肃处理。对敢于坚持原则,如实反映质量情况的检验人员则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⑤.选用经证明是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对弄虚作假的检验人员应调离岗位。
    以上所述,在检验过程中作为人的因素,会造成相当一大部分的检验失误。要想真正做好检验工作,把总的检验失误减至最小,就必须要在防止检验人员检验失误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这些造成检验人员检验失误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效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08: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不要潜水了
发表于 2012-9-5 0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谈到了检验过程中的错检和漏检,能就此展开话题交流吗?举例介绍,同时本帖从管理杂谈版块已转到专业的质量管理版块--“质量管理”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提醒,值得交流。帖子我已发了。。http://qpdca.com/thread-4612-1-1.html
发表于 2013-3-29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人员误差的预防应该如何进行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14 17:05 , Processed in 0.21900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