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你在一个传统行业中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名叫软皂(Softsoap)的液态皂。产业巨无霸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虎视眈眈,它有足够的能力在新概念证明成功的瞬间把你打得粉身碎骨。你怎么办?你需要时间。位于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小公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冒险决定:买断全美国的塑料泵件供应——大约1亿件——有效阻止了宝洁公司推出竞争性产品。它的策略就是找出并控制生产流程的瓶颈环节。苹果公司(Apple)也一再成功地运用这一策略:找出关键部件的核心部分并在一定时期内封锁供应,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iPod使用的闪存驱动器。19世纪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收购了生产油桶铁圈的公司,通过控制这一虽不起眼但对石油业至关重要的部件,他阻挫了竞争对手的进入。软皂的故事更加离奇,因为它是一个蚂蚁打败大象的传奇。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但泰勒软皂战略的成功更加令人叫绝,因为它的成功几率更小。“推出真正与众不同的东西从来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大型竞争对手随时可以模仿跟进的情况下。”美国东北大学商业管理学院(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院长休·考特尼(Hugh Courtney)说。泰勒软皂计划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考特尼所说的“反向中心主义”(Allocentrism),即理解他人及其行为倾向的能力。正是凭借这种直觉,泰勒一举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