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6|回复: 13

2011年黑带考试练习题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 1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针对每个题目进行回答并提供解答思路和过程,有机会获得评分奖励!

27.H 车间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测量芯片镀膜厚度,其生产规格是500±50μ(微米)。测厚仪在
05 年2 月10 日曾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过校准。为了监测此测厚系统的性能,从3 月1 日开始,每天早晨正式工作前,先对一个厚度为500μ的标准片连续测量5 次,坚持检测30 天,
记录测量的偏差值,共得到150 个数据。从数据上看,这30 天的状况是受控的,所有的点
都落入控制限范围内。计算后得知,这150 个偏差值数据的平均值X=0.94μ,标准差为S=1.42μ,经单样本T 检验,未发现偏差值之均值与0 有显著差异。 总之,整个测量系统的准确性(Accuracy)、精确性(Precision)及稳定性(Stability)都是合格的。这里“此测量系统的准确性(Accuracy)是合格的”指的是:
A.这30 天所有的数据点都落入控制限范围内。
B.X=0.94μ这个结果与公差限范围±50μ相比,小于10%,满足GR&R 要求。
C.S=1.42μ这个结果与公差限范围±50μ相比,小于10%,满足P/T 要求。
D.对于150 个数据进行单样本T 检验,未发现偏差值之均值与0 有显著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35.为了检验一种新研制出的降压药是否有效,选定了不同年龄的男女病人共48人。先记录
了他们服药前的收缩血压值(下称第一组数据),然后让他们连续服药一周,再记录了他们
服药后的收缩血压值(下称第二组数据)。经计算后得到每人服药后的降低值(对应的第一
组数据减去第二组数据,称之为第三组数据)。经讨论,决定进行配对t检验。为此应考虑
验证下列条件:
1)第一组、第二组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
2)第三组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
3)第一组、第二组的方差相等性。
正确的要求是:
A.只用2)
B.应验证1)2)
C.应验证1)2)3)
D.应验证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41.起重设备厂用冲床生产垫片,其关键指标是垫片的厚度。冲床在冲压过程中,冲压速度
是决定厚度的关键条件之一。为了减小厚度的波动,先要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垫片厚度
变异过大。为此,随机选定了车间内的4个工人,让他们分别使用自己的自动冲床,按3种不同的冲压速度(8米/秒、10米/秒及12米/秒)各生产5片垫片。对于每片垫片,测量其中心部位及边缘部位的厚度值。这样就得到了共120个数据。为了分析垫片厚度变异产生的原因,应该:
A.将工人及冲压速度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 (Two-Way ANOVA),
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显著性,并根据其显著性所显示的P值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B.将工人及冲压速度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
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
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C.将工人、冲压速度和部件作为3个因子,按三因子嵌套(Nested)结构,用全嵌套模
型 (Fully Nested ANOVA)计算出三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
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D.将工人、冲压速度和部件作为3个因子,按三因子先交叉(Crossed)后嵌套 (Nested)
结构, 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计算出三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
差分量, 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50.某六西格玛团队在改进阶段需进行一次试验设计,现有四个因子A,B,C,D,均为连续变量,分析认为除AB、AC二阶交互作用可能显著外,其余二阶交互作用不可能显著,三阶及以上交互作用也都可忽略,但不清楚因子与响应输出之间是否一定线性。下列哪种试验安排最合适:
A.24-1部分因子试验附加了3个中心点
B.24全因子试验附加3个中心点
C.24-1部分因子试验无中心点
D.24全因子试验无中心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51.某工程师欲对7个因子的工程问题进行筛选试验设计,目的在于找出关键的影响因子,
不必考虑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希望试验次数尽量少,则应采用哪种设计:
A. 27-2
B. 27-3
C. 27-4
D.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53.某工程师拟对两因子的问题进行23全因子试验设计。他拟合的模型为
y=b0十b1x1+b2x2+b1x1x2 后来有人提醒他需要增加几个中心点的试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曲性。于是他又补做了三次中心点的试验,然后重新拟合模型。我们可以推断,重新拟合的模型:
A.参数估计b0、b1、b2、b12均不变
B.参数估计b0不变,但b1、b2、b12均可能有变化
C.参数估计b0可能有变化,但b1、b2、b12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54.在一个试验设计问题中,共需要考查6个因子A、B、C、D、E及F,但经费所限最多只能进行20次试验(中心点在内)。要求除6个因子的主效应必须估计之外,还必须估计出AB、AC、AE、BF及CE共5个二阶交互效应。问:下列哪个生成元的选择是可行的?
A. E=ABC,F=ABD
B. E=ACD,F=ABC
C. E=BCD,F=ACD
D. E=ABD,F=ACD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60.3因子的全因子试验设计共进行11次试验,是这样安排的:
因子A为温度,低水平是80度,高水平是90度,因子B为压力,低水平是700公斤,高水平是800公斤;因子C为时间,低水平是20分钟,高水平是26分钟。获得试验数据后,在分析中发现ANOVA表中模型的总效应是显著的,但是明显地有弯曲(Curvature)。为此准备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但压力不可能超过800公斤,可是原来的试验结果还希望继续使用。这时应采用下列哪种响应曲面设计?
A.CCC设计(中心复合序贯设计)
B.CCI设计(中心复合有界设计)
C.CCF设计(中心复合表面设计)
D.BB设计(Box-Behnken设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62.在一个试验设计的分析问题中,建立响应变量与各因子及交互效应的回归方程可以有两
种办法:一种是对各因子的代码值(Coded Units)建立回归方程;另一种是直接对各因子的
原始值(Uncoded Units)建立回归方程。在判断各因子或交互效应是否影响显著时,要进行
对各因子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时,可以使用这两种方程中的哪一种?
A. 两种方程检验效果一样,用哪种都可以。
B. 只有用代码值(Coded Units)回归方程才准确;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回归方程有时
判断不准确。
C. 只有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回归方程才准确;用代码值(Coded Units)回归方程有
时判断不准确。
D. 根本用不着回归方程,ANOVA表中结果信息已经足够进行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66.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产品有缺陷就报废,为了分析生产过程状况是否真正达到稳
定,在连续20 天内,每天统计报废的产品个数,且由于面向订单生产,每天产量有较大波
动,这时候,应该使用下列哪种控制图?
A. 使用p 图或np 图都可以。
B. 只能使用p 图
C. 使用c 图与u 图都可以
D. 只能使用np 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2 06:10 , Processed in 0.2028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