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回复: 0

实干+创新 撑起民族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7 22: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编者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中国医药报刊协会主办,以“强化质量管理,保障用械安全”为主题的我国首次“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活动,已深入天津、江苏、上海等省(市)开展了大量调研与采访工作。在万里行活动中,我们为民族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监管系统在“保安全、促发展”方面付出的努力,深深触动。今起,我们将循着质量万里行的足迹,客观地反映在万里行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新视窗。

  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意味着什么?
  “不仅意味着打破进口垄断局面,医疗费用下降,在医疗设备使用方面不再‘受制于人’,更深远的意义是,国人的健康数据不至于流失海外。因此,进行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是民族企业肩负的一种使命。”上海联影医疗总裁张强博士对记者说。

  唯有实干
  在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GPS”(GE、飞利浦、西门子)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给人造成的固有印象是中低档次、技术含量不高。不过,这一印象正在被改写。
  “你们上海有一家叫‘联影’的企业,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处专员林森勇在最近一次外出调研时与西门子高管相遇,对方第一句话就提到了“联影”。
  5月8日,记者来到上海嘉定区瑞金医院北院,这里的医务人员正采用联影生产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核磁共振(MRI)仪等设备为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进口医疗设备价格昂贵。当更多的国产设备出现,医院就能购置更多的医疗设备,患者也就不会排起长队等待检查了。”联影董事长俞晔珣这样说。
  2010年,数百名医疗设备专家和高校毕业生从全球各地来到嘉定,在联影12万平方米的一期研发生产基地开始了创业征程。3年静默之后,该企业推出1.5特斯拉(T)超导MRI仪、16层CT机、悬吊数字化X线(DR)机和落地DR机,以及96环PET-CT机等6款高端医疗设备,其新研制的3.0T超导MRI仪、96环超清高速PET-CT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和部件均由联影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生产,从而真正打破了进口品牌的垄断局面。
  张强表示,国内企业因资金、规模的制约,同时掣肘于外资企业的垄断和专利壁垒,导致背负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等负面印象。对此,国内企业只能通过实干,用产品与事实说话,才能扭转国产品牌的负面印象,从而带动产业健康发展,还原医疗实业的本来使命。

  内增与外延
  5月9日,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牛顿路的微创集团总部内,一边是技术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组织生产,一边是办公人员正在收拾物品,准备迁往距离不远的企业新大楼。
  近年来,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在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内增式发展的同时,频频出手并购,寻求外延式扩张。
  微创医疗供应链资深副总裁潘孔荣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微创正式收购了美国强生公司旗下Cordis公司药物洗脱支架相关资产,随后推出历时8年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药物支架Firehawk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这意味着国产支架从跟随仿制走向了自主创新。而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无偿使用Cordis在全球冠脉药物支架领域的主要专利,从而为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不过,在谈到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时,微创医疗冠脉产品研发资深副总裁唐智荣存有一些担忧,“目前国产医疗器械与进口医疗器械的‘待遇’仍然不对等,一些自主创新型医疗器械的价格在招标采购中被压低。然而,只有企业的创新产品获得合理的市场回报,才有持续的动力投入创新,因此,政府应该对国产器械给予更大的扶持”。
  上海市局医疗器械安监处处长岳伟也表示,“目前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大医院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以及国家战略层面对医疗器械科技研发投入较少等,都是问题所在”。
  关于“并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最近资本市场上的医疗器械并购题材突然遇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对这类并购题材的预期值有所下降。那么,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思路呢?
  在位于上海复兴东路的复星医药集团总部内,记者采访了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李东久。他表示,从目前到2020年,医疗器械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以上,发展空间很大。如果企业在这个行业从小做到大,周期会很长。尽管并购风险大,但是好的并购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进入国际一流平台。近年来,复星医药持续地在全球寻找资本、资源、投资机会。2013年,复星医药控股收购以色列医疗美容器械企业Alma公司,完成了国际并购,提升了国际化创新能力。
  “做并购一定要有全球化眼光,要将其放在全球范围内看值不值得做。”李东久强调,医疗器械涉及子行业很多,并购标的企业未来成长性怎样,能否实现“1+1>2”,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每一个版块、每一个领域一定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支撑体系快速发展。这也是复星医药的发展逻辑。

  小产品大安全
  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名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质检人员正熟练地对每一只安全套进行爆破、漏水等测试。
  据统计,我国避孕套使用适龄人群大概有7亿人,常用消费人群有9000万人。2012年,我国避孕套年产量近70亿只,其中国内市场占30多亿只。然而,2012年国家专项抽检结果显示,避孕套市场抽检合格率仅为68.2%。2013年,避孕套被统一划归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从而结束了多部门管理的局面,避免了因多头管理造成的监管漏洞。
  “避孕套比不上‘高大上’的大型医疗装备,但是这个小产品关系到大安全。如今,避孕套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避孕,更牵涉到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生殖健康,因此它的名称也逐渐从避孕套向‘安全套’转变。对于这个产品,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预,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林森勇告诉记者。
  名邦橡胶创建于2002年,最初该企业采取委托加工方式,但是由于加工企业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该企业在青浦区投资建厂,从委托生产企业转变为制造实体企业。目前,该企业避孕套年产能为4亿只,2011~2013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4%,净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52.8%,其避孕套产品在淘宝上的销量排在同类产品第三位。
  “随着避孕套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导致企业间产品良莠不齐。”该企业负责人蔡启杰对记者说,“如果按照避孕套制造成本与销售成本各占20%和80%的比例计算,现在一些生产企业在20%的制造成本上做文章,其实这20%是降不下来的,降下来就等于降低了产品质量。作为一名生产者,我的考虑是在80%上想办法,逐渐减少销售佣金和广告成本”。
  蔡启杰还说,网购市场潜力不可小视,未来名邦橡胶一方面会增加制造成本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另一方面,会采取新的营销方式来增加网购复购率,还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微信营销等,以开辟新的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6-15 14:04 , Processed in 0.0915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